
2025年9月,中国深圳举办的“锂电池制造环境控制与材料创新国际研讨会”上,来自全球的300余位专家、企业代表及科研人员聚焦一个核心议题:如何通过环境控制技术突破锂电池制造的“温湿度瓶颈”。在这场以“精密制造·零碳未来”为主题的会议中,瑞典莱特(LTEA)公司推出的第四代纳米沸石分子筛转轮除湿方案成为焦点,其技术参数与行业应用案例引发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LG新能源等企业的深度探讨。
莱特此次展示的第四代分子筛技术,核心在于其研发的纳米级沸石分子筛材料。相较于传统硅胶转轮,该材料的吸附效率提升30%,再生能耗降低25%,且在-60℃至60℃的极端温域内仍能稳定运行。会议现场,莱特工程师以“锂电池生产环境控制白皮书”数据为例:在某欧洲超算中心项目中,搭载第四代分子筛的CyberAir Pro系列精密空调将车间露点温度稳定控制在-60℃以下,湿度波动范围压缩至±0.5%RH,使锂电池生产良率从97.2%提升至99.95%,年返工成本降低超2000万元。
“传统除湿方案依赖冷冻除湿,但锂电池电极涂布、卷绕等工序对湿度敏感度极高,微米级水分侵入即可能导致电解液分解。”宁德时代环境控制部总监在圆桌讨论中指出,“莱特的第四代分子筛通过分子筛孔径的精准调控,可实现0.1μm级水分子拦截,这在固态电池电解质涂布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。”
会议发布的《2025中国锂电池制造环境控制调研报告》显示,国内63%的锂电池企业仍依赖普通空调或第二代转轮除湿机,导致三大隐性成本:
“我们曾尝试通过增加除湿机数量解决问题,但发现多台设备协同时存在热负荷预测滞后问题。”比亚迪环境工程院院长分享案例时提到,“莱特的拓扑级热管理架构(TTA)通过10万+分布式传感器构建三维热负荷模型,实现局部热点消除效率提升70%,这在4680大圆柱电池的极耳焊接场景中至关重要。”
会议特别设置“技术-产业”对接环节,莱特展示了针对不同锂电池工艺的定制化方案:
“我们正在与莱特合作开发AI运维平台,通过机器学习预测除湿机负载变化。”LG新能源中国区CTO透露,“该平台可实时优化制冷量分配,使广州基地的年运维成本降低35%。”
会议闭幕式上,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发布《2030锂电池制造环境控制技术路线图》,明确三大方向:
“环境控制不再是后勤支持,而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、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的核心要素。”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,“莱特的第四代分子筛技术证明,0.1℃的温度控制精度和0.5%RH的湿度稳定性,正在为全球锂电池产业构建新的技术护城河。”
随着东莞华为云数据中心、阿里张北数据中心等标杆项目的落地,精密环境控制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。在这场由分子筛孔径大小决定的产业竞赛中,中国企业正通过技术迭代加速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转变。